银行
信贷

为什么各家银行都大力发展消费贷?办理该业务时应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关注者
133
被浏览
89,080

16 个回答

银行大力发展消费贷,没别的原因,就是利润高。

对于银行来说,过去这几年,个人房贷一直是一把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一年比一年严厉的房贷政策,和轰轰烈烈的金融去杠杆,让银行收入利润一直在走下坡路。

表外的渠道走不了,实业又利润低微,频频债务违约,那么钱到底贷给谁?

因此,这些眼睛都开始瞄上个人消费贷款这个大蛋糕,互联网企业开始大打消费金融牌,银行也纷纷考虑转型,15年至今,多家银行纷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在楼市监管最严的2017年,消费贷正式接力房贷,走向了大众的视野。


于是,在2018年开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事情:

房贷额度几乎贷不到,消费贷却笑傲江湖,大行其道。

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2009年的时候,金融危机刚过,央妈4万亿大放水,大量银行求爷爷告奶奶让企业贷款。

而近十年后的今天,也很戏剧化,银行不再求企业来贷款,反而抱上个人消费贷款的大腿。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收到银行的贷款广告和电话,我身边的人,反正是收到不少,而且还花样百出。

有的是夺命连环电话,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妹子打电话过来,安利现金分期贷款,没别的要求,就直接说你信用良好,要贷一笔钱给你,直接打到卡上,额度是十万元,还可分3-24期还款,如果办理18或者24期,甚至帮忙减免两个月手续费。

你要是说不要,人家还不死心,继续打电话,非要塞给你,差点就误以为是电话诈骗了。

还有某花式获客的零售银行,更是直接做起别的银行员工的消费贷生意,微信发链接宣传,简单高效,广告词也非常诱惑,“闪电贷,免抵押,免担保,随借随还,最高30万”,可以说还是相当吸引眼球的

那么,这些银行求着大家办的到底是什么?

或许我说三个字,大家就明白了,那就是去年频频上头条的,血淋淋的现金贷。

很多消费贷其实控制不了资金流向,看上去是消费贷,实际上就是现金贷。


现金贷对于银行来说,是风险非常高的业务,自然也会伴随着高利率。

办理这项业务前,得先分析清楚利息问题,看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是否能够承受的起。

这点很重要,因为其中包含着满满的套路。


套路一,现金分期贷号称免息消费贷,许多人以为,就和花呗信用卡一样,其实不然,现金贷就是贷款,是从发下来的那一天就开始计息。

只不过为了提高收入,将利息改了个名字,叫作手续费,而通常来说,手续费的存在,业务人员并不会第一时间告诉你,这是一大坑。


套路二,现金分期贷采用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在这种还款方式下,其真实年化利率要乘以2。

也就是说,贷10万,贷款页面号称年化利率是4%,那么按照等额本息的还款模式,实际利率达到了近8%。为什么?因为还到一半的时候,你的本金已经还了一半了,但是利息却不变啊!


套路三,无论你借多久,哪怕借一天,如果想要提前还款,那么所有的手续费照收不误。


因此,看懂了这个,那些看着4%的利率,就想着贷一笔买理财赚差价的人,您还是先缓缓冷静一下吧。

发布于 2018-03-21 14:40
消费贷会不会成为银行未来的“滑铁卢”
11 播放
发布于 2024-04-18 08:54

消费贷款分两类,一类是房贷,一类是消费贷款。

先说房贷,没有很多优质项目能投,只能投房贷,况且国家又想把房子的水池建的高一点。房贷很多信息,百度知乎上都有很多文章,看看你就知道为什么大力推房贷。

关于消费贷款,去年写了点东西粘过来(其中首付那段是引用知乎某位同志,当时看了,后来想不起来是谁了)。主要是针对信用担保的消费贷款。。因为那时候有人质疑为什么经济下行周期要推信用贷款。当时主要从客户角度去写的。不一定都对,仅供参考。


首先当前国内经济是否进入寒冬期,个人无法判断。这里只假设国内经济进入寒冬期,那在经济的寒冬期,什么样零售贷款产品是安全的?房贷?强抵押?并不见得,经济寒冬期,强抵押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弱抵押甚至没抵押,或者失去其原有的流动性。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危机化解的现阶段任务仍然在去库存,虽然销售数据略有回暖,但近期,水泥商品指数、建材指数、钢铁指数持续下跌,很有可能在两三个季度以后反映在房地产上,当前只是感觉房地产回暖而已,只是销售数据回暖,价格没见涨,房贷风险不见得就很低,房贷出现不良的概率也没减少,还有就是大家近期看到的一些房地产广告,0首付,1万首付、3万首付、5万首付,为什么,因为房子不好卖,用低首付来掩盖高房价的情况,先托你下水,然后开发商就不管购房者了,购房者也只能够自求多福了。或许可能有人说,即使房贷不良,这两年放的款可能还没办正式抵押,没办正式抵押的业务,可以直接让开发商履行回购担保责任,履行回购担保责任,要基于3个前提,1.房价上涨的前提,开发行回购卖出可盈利,就算盈利一点,开发商不嫌麻烦? 2.开发商保证金充足的前提,现在开发商资金压力那么大,跟银行合作按揭贷款已经不愿意交保证金,更有大开发商根本不同意跟银行合作按揭时开限制性账户或不同意开账户,如何来保证金?3.开发商愿意在正式抵押办妥前承担阶段性担保责任的前提,但是最近走访几个开发商中有的就不同意,为什么以前对这个没意见,现在就有了,可定是这两年吃过亏了?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各家银行一直强调尽快处理超期未办抵押的事情。并不是没办正是抵押,开发商就会承担阶段性担保,就算扣保证金,开发商保证金账户就充足吗?保证金不足可以起诉开发商,就算起诉开发商,开发商一个项目一个公司,起诉的时候这个公司还在经营吗?如果经济真在下行周期,部分借款人就会面临失业,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出现降,因此,即使是我们认为的最安全的房贷,也面临多方面资产质量的压力。

其次,如果房贷都不算安全的个贷产品,那我们还有什么产品可以选择,这时已经不是选择产品,不是选择担保方式,而是对借款人的选择,不管何时何地,优质客户一直是各个银行营销重点,那么优质借款人也必然是个贷业务重点选择的目标客户。什么样的客户是优质借款人?消费信用贷款规定的借款人准入标准规定的就是我们行要选的优质借款人!为什么消费信用贷款规定的借款人是优质借款人,让我们看看借款人标准是什么,公务员.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公立学校教师.公立医院医生,垄断性的国企,银行保险人员,我行授信评级在A以上的客户。那这部分人员有什么共同特征?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有一 定社会地位,违约成本高,不会轻易跑路。那为什么不建议办理单个客户,1.营销成本高,一笔最高三十万,营销三四天。赚钱吗?不赚!有规模吗?没有!2.单个客户,很难有效监督,一个单位的几个客户,在贷前贷后都可以多维度考察。


所以,消费信用贷款已经不是讨论做不做了,而是怎么做,怎样才能批量的导入优质客户,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风险,怎样才能稳健的提升规模!消费信用贷款,已经成为我们现阶段抢占客户的最有力最有效最有尊严的武器。为什么,孩子学习有困难?给老师群体消费信用贷款!看病不方便?给医生群体消费信用贷款!机场候机不方便?给机场人员群体消费信用贷款!烟草人员想联系?营销烟草消费信用贷款!政府人员沟通不顺畅!给他消费信用贷款!大企业拿不下来!给他高管消费信用贷款!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一个客户的孩子学习有点问题,找你帮忙,你很快解决了,过节想买好烟,你帮着解决了,赶飞机,帮着走了贵宾通道,去医院,你帮着联系了最好的医生!你发现,客户有事都来主动找你了!这都是消费信用贷款积累的资源!行长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营销能力了!

发布于 2016-03-04 21:11

我理解题主所说的消费贷款是不包括房贷的。那么原因比较简单,因为利润高,门槛低,有议价权,好操作,年限短,而且符合目前国家刺激消费,拉动gdp的政策,也符合我国国民越来越旺盛的消费欲望。

发布于 2018-03-22 19:51

各家银行大力发展消费贷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贷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消费贷的高利润率为银行提供了可观的收益。此外,通过消费贷,银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品牌形象,并拓展金融服务领域。


好处:

1.丰富了市场需求:消费贷款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大额消费如购房、购车等。

2.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银行提供消费贷可以扩大银行的金融服务范围,吸引客户,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增加了市场份额:提供消费贷款可以帮助银行扩大市场份额,赚取高额利润。


坏处:

1.加重了负担:过度发展消费贷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2.高利率:消费贷的利率相对较高,可能对现代人的经济压力造成部分影响。


案例:

1.京东与招商银行合作发展消费贷,京东是电商平台,发展消费贷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同时不断提升招商银行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推出消费贷款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行业竞争激烈,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吸引客户和市场份额。

编辑于 2023-04-12 21:17

(纯手工码子,说的不好,还请谅解)

其实各大银行大力发展消费贷款,打造零售银行,没有大家想想中那么复杂。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银行业的宏观政策受谁的影响?

答案是政府,政府将银行业的生杀大权牢牢握在手中,所以,银行业大力发展无论什么行业都是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

那么什么政策会促使银行业加快零售银行业务的开展,大力推进消费贷款的落实呢?

实际上就是供给侧改革!

我们来看一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投资这是我们国家过去3、40年来能够持续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这些都直接反应在GDP的增长之上,各地考核也以此为指标,所以造成了奇怪的现象,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老百姓却手中没钱。我们不禁发问:钱都去哪儿了?好在认识到发展的局限性后,国家的方向舵还是调转的比较及时。先是取消以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唯一指标,接着大力发展供给侧改革,相继推出“丝绸之路”、“美丽中国”等宏观政策方向,落地的是各种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出台,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却已经过去了。“消费”是我们国家一个长期以来不活跃的经济指标,这些年,国内经济走出了一波“L”型走势,在此经济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却有所提升,究其原因,就是这供给侧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政策红利。

分析完了大背景,就不难知道银行大搞消费贷款的原因了。

超前消费无疑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银行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起到的重要角色,就是经济转型赋予银行的必要角色。

如果是银行从业者,在办理该类业务过程中重点当然还是要放在风险的控制上。

消费贷款的特点主要是:重信用、轻抵押。在目前全国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这样的产品特点,无疑加大了银行业在控制消费贷款风险过程中的难度。

解决这一问题:我归纳了12字口诀。对不对,齐不齐,真不真,准不准

对不对主要是看:客户准入对不对,是否有重大不良记录,是否符合消费贷款准入标准。

齐不齐主要是看:客户资料齐不齐,重要资产证明齐不齐,收入证明齐不齐,抵押物权属材料齐不齐等

真不真主要是看:借款用途真不真,借款金额真不真,资产证明真不真

准不准主要是看:信用评级准不准,授信额度准不准,抵押物估值准不准,保证能力测评准不准等。

总的来说,大力发展消费贷款,有助于风险的分散化,对银行来说也是控制风险,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摆脱对单户集中度较大的企业类贷款的依赖,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调整客户结构。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1笔5000万的企业贷款发生损失相当于500笔10万的贷款全部损失,从风控的角度,在经济一片向好的情况下,企业不容易倒闭,所以放1笔5000万和500笔10万都不容易损失,但是一旦经济不好,两者损失概率都会加大,但是后者总不能全部坏账吧!但是前者,只要发生一笔就是5000万的损失,这是银行不愿看到的,所以宁愿多花精力与时间也要去做好零售银行,消费贷款的原因。供你参考,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互相交流。

知乎ID:风控君 全国最大的理财社区版主(挖财ID:梦想规划师) AFP持证人、FRM持证人、CFA一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sunedu(风控君) 聊聊理财、侃侃风控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编辑于 2017-02-25 22:23

银行发放消费贷的流程大致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准备资料填写信息提交初审——结合具体情况审批最终可贷额度及利率(期间部分产品会涉及到电核或人工尽调)——出批复生成合同,签约约定借款期限及用途后出账放款。

所需要的条件产品描述一般是额度和利率区间或显示最高额度及最低利率。并不会明确说明,只有业内人士清楚。

消费贷贷款发放的条件大致和流程相挂钩,分初审条件——审批中的条件——放款条件。

初审条件需要符合产品的征信及资质准入标准

征信准入标准主要看风控模型是怎样设定的,不同银行产品准入要求不一,主要看借款人个人征信报告内的信用卡记录(总额及使用率)贷款记录(贷款笔数及月还款,负债组成部分)以及查询记录(看申请查询记录)

其次就是资质标准,资质认定基于产品特质,常见的认定资质有社保/公积金,个税,房产,车辆,单位性质,学历,寿险,信用评分等等。

征信及资质符合产品的风控逻辑初审这块通过的就没什么问题。

相关阅读



审批中需要符合的条件

审批中需要符合的条件主要分还款能力的认定,以及风险排查(包括本笔贷款用途,历史贷款用途,是否有不良嗜好等等)

还款能力认定视产品而定,主要分两类。

①认定收入换算负债比(认定收入有社保/公积金基数,个税收入,资产价值等,认定负债有贷款总额/余额,月还款,信用卡使用率)

②看实际收入,实际收入来源及资金用途和实际还款能力,这个一般涉及线下人工尽调,可以理解成人工排除风险。

风险排除也是分系统和人工,也有系统+人工的模式。

系统风险排除会查是否有案例,执行,官司等,或委托大数据公司排查风险。

人工面分电话审核和实地面谈尽调,主要逻辑也是了解情况,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

放款条件

放款条件则比较简单,一般签订贷款合同,并清楚知晓其合同约定内容既可。

过程分线上签和线下签,线上签出具电子合同,选择贷款额度,期数,用途去向,确定清楚知晓利率,月还款及合同内容后既可绑卡放款。

线下签的话这些流程逻辑不变,只是会有客户面谈录音,确定合规问题。

相关阅读


发布于 2023-03-13 17:54

其余几位答主都提到了转型、升级之类的,但以个人经验看,接触过的消费贷有相当一部分最终流向了首付。

编辑于 2017-03-02 11:02

谢邀!简单说两句。上面的回答都从不同纬度提到了发展消费贷的背景和原因。以下只是个人不成熟的观点。

在国外消费贷款或消费金额的含义似乎要比我们宽广些,简单说包括房、车、其他消费类贷款。在国内消费贷款严格定义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包括装修、车、教育、综合消费、信用卡、消费金融等贷款,当然按照担保方式,有抵押,有信用等。大家发现其实房贷不在此列,按照经济学上的说法,购房是投资行为,或者应该划为投资,不属于消费。

也就是说严格的消费贷不应该包括用途用在房产购买上,但实际的贷款用途以及近几年的房产发展,大家都懂的。也有不少答者也提到过这一点。

回到正题,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都在不同时期为我国经济做出贡献,当然也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问题,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等原因,引发净出口增长疲缓,尤其是08金融危机过后,外部市场需求不再旺盛,进一步影响净出口。另一方面,投资最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之一,反复被使用,通过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企业设备折旧等拉动投资,由此带来的水分当然也不少,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甚至低效的经济增长。相对于净出口、投资,消费历来占GDP的份额不够高,增长潜力大,且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具备通过拉动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的数据相比,通过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是可行的,且可改善经济结构。

回到正题:消费信贷在我国的主要提供主体是银行,而银行所面对的竞争环境、宏观经济、监管政策等促使银行历来对公司业务重视,个人零售业务中的消费信贷在早期是不被重视的,原因很简单,规模效应体现慢,运营成本高,传统风控模式下业务流程也没有相对的简单,这促使银行在此块领域的激励不足。换句话说早期能从银行拿到消费信贷的客户通常具有一定的地位,这群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常打着消费信贷的旗号做投资投机,例如不少资金以消费信贷方式借出再流入房市、股市等。在这样的情形下传统银行其实是没大动力去做这一块业务的。

但随着信用卡这种循环额度产品的出现,一次授信,有效期内反复提用额度,或消费或取现,严格意义上是属于消费贷款类别的,但信用卡的功能确实较以前的消费贷款复杂,为什么呢?首先它是一种支付工具,也就是说刷卡产生单位额度使用不一定会转为贷款,既客户在免息期内正常还款,此时是没有任何利息收入的,但其实是有费用收入的,使用信用卡的人无感知,因为这笔费用是向商户收取的,这笔费用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举个例子,客户用信用卡刷卡购买一双鞋100元,刷卡后这笔账通常在第二天计入客户的信用卡交易里(入账),客户当场拿走鞋子,商户此时并没有收到钱,发卡行(给客户信用卡的银行)通常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笔鞋子的钱支付给商户,那是多少钱了,可能是98元,那客户实际未来要支付的100元多出的2元了,通常由发卡行、收单行、清结算组织分掉了。其次,信用卡支持取现,取现的金额通常就是一笔贷款了,且按照万5的日利率按日计息,也就是说信用卡需要像贷款一样能够按利率定价并且计息。最后信用卡还可以分期,通常很多人把分期的费率和利率搞混淆,信用卡也经常说0利息,让人误解没有成本,那分期是什么概念了?通常利率计息是按照剩余本金为计算基础,有过房贷或贷款经验的人可能知道剩余本金这回事,简单说在这个贷款周期内,客户每期还款的金额里都会还掉一部分贷款本金,那以后期的利息计算就按照贷款金额减掉已还的贷款本金后的金额来计息。也就是说,只要你还了本金,你后面期还的利息肯定比前面少。分期恰恰不同之处在于,费率定价且按照贷款金额来计算费用,每期客户还的钱里不仅要包含应还的本金,还包含一个固定的费用,这个费用等于贷款金额与月费率的乘积。举个例子,客户分期1.2w元,分12期,费率0.5%,那么客户每一个月要归还1k元的本金,每个月的费用固定为1.2w乘以0.5%,即60元,全年客户实际支付的费用为720元。

从上可以看出信用卡的系统其实和个贷系统还是有不少差别的,所以信用卡通常是单独一个系统建设,但信用卡通常小额,个贷业务部门通常受规模效应的影响是不太愿意发展这块业务。

讲了这些,其实是想说明发展消费贷款或消费信贷通常是需要银行有规划和布局的,且初期通常边际成本较高,一旦不上规模,盈利都是问题。加之彼时宏观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极少有银行愿意涉足或花大力气做消费信贷,对公和规模才是他们当时的目标。

谈现在,为什么消费贷款甚至消费信贷又活跃了,抛开经济因素,银行业的对公业务竞争是饱和的,激烈的,要发展,要突破,必须下沉客户群体,个贷是是一大领域。其次除开信用卡快速发展和普及,客户被透支消费、借贷消费所教育且接受率逐步提高也是因素之一。再次,软硬件市场的发展和消费信贷业务场景的成熟,使得支持消费信贷的系统花销逐步下降,业务模式日益稳定,业务流程日趋成熟,不少银行的有志之士有信心进入这片市场。此外,消费金融的概念和业务也正式在国内开展近7年,高收益、高风险、细分市场、特定人群等消金机构范例越来越多,给银行带来了示范效应,小小消金机构都可以做出小额、分散的高质量信贷资产,资产回报率原高于银行的信贷产品,也引得银行垂涎欲滴,不少银行个贷从业人员跳出选择消金公司或者成立消金机构就是典型的代表。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数据的丰富和使用(原谅我不愿意用大数据,大数据真不是数据多、大的概念),使得小额分散的消费信贷无论从申请、授信、审核审批、使用、甚至监控都成了越来越容易的事。把传统的以人操作或运维的方式,逐步降低,甚至全自动化,使得这类型的运维成本大为降低,尤其是人力成本(当然采取线下模式的消金机构这一块并不低,但这种模式是在市场初期或早期就以其简单粗暴的方式快速占领了市场或细分市场,一旦有了规模,成本的约束就不是重要地位了)、获客成本等。但其实市场的发展就是超预期的,消金市场其实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客群由最初的下沉客群向上突破,并直接和银行的传统业务竞争。这也可以理解为对银行的一个倒逼。

总结一下:小额、分散、较高的收益、客群的下沉、消费的发力、社会零售总额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信贷政策的倾斜、技术的发展、软硬件的成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等都是触发消费信贷行业受到重视的原因。至于各家传统银行是否花资源去干这件事取决于其综合资源的约束和业务布局规划。(手机码字,思路可能略乱,请海涵)

第二个问题:选择消费信贷产品或业务时该注意什么?

成本、便捷、可靠、消费目的

简单说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机构太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不持牌的消金机构、互联网型的消金机构等等。

1.成本,没啥说的,市场主流两种定价方式,利率、费率,两者区别不在赘述,反正信用卡的0利率0利息骗不了我。通常银行和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部分小贷公司就是利率定价,不少依附消费场景的分期产品就是费率定价,就自己体会而言,以费率定价的产品只信任信用卡、借呗、白条等产品。举个例子,在卖场买家电,我最喜欢用信用卡,一般我就问,哪些银行搞活动零费率,什么意思就是信用卡的活动,没有利息、没有费用,家里的冰箱、洗衣机就是用的信用卡,上万的支出分了6个月,没有费用、利息支出,每个月只还本金。当然商品的价格也要货比三家,一定要占商户或者银行活动的便宜,不要被商户抬价转移了成本。再举一个例子:3.15,借呗、白条常常也是免费率的,年年这么干,确实节约了不少开支。

2.便捷,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就是要能支持你快速消费,拿到你的商品。申请的便捷、还款的便捷(尤其是没有任何提前还款门槛限制和费用的服务)、便捷的服务,支持客户能快速的查询自己的账单,支出,状态等。

3.可靠,这一点真的很难,我们的市场就是这样,你越希望它可靠,它其实越辜负你,我通常的原则,不持牌的机构不考虑,原因很简单,没有接受监管的机构干的事这几年见了太多,道德、自律、无序、甚至不要脸,对于没有经验的客户来说,你们就是他们的目标。第二,认真读合同、认真读合同、认真读合同,重要啊,太重要了,只要你选择消费信贷,合同一定要读,1)重点关注谁给你放贷,它有牌照吗?正规吗?2)利率定价?费率定价?(当然你可能还会发现还有各种费,账户管理费,莫名其妙的保险费,提前还款手续费,提前结清手续费,逾期的罚息、罚费,罚息罚费怎么算的,复利还是单利等等)即使是银行为你提供服务务必请阅读一遍合同,这些费水太深,你不从业你就不知道啊,原谅我实在不想展开,一展开收不住。3)还款日、还款计划一定要清楚,不想影响征信或信用,不想被不文明的催收,你就得读并且知道、记住自己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还款账号。4)要知道放贷机构的服务渠道,在整个信贷过程中发生问题,要能联系获取信息或答案。

4.消费的目的,1)消费信贷应该以消费为目的,别骗贷、别套现,这次你成功了,不代表下次还成功,最终影响的还是你的信用,信用的重要性不必多言。2)消费前想一想自己到底需要不?多问一遍,场景消费信贷通常有一个原则,就是抓住客户冲动消费的心理,快速放贷,所以多问一遍自己,需要吗?3)当然后悔了,或者买的商品出现问题了符合三包或退货条件,那么就可以提出终止或取消这次消费,但实际上,发生的利息或费用成本还是按天摊销在客户身上。这些一般在合同里会写明。

希望以上4点能够帮助大家做好判断,作为一个从业者,实在无法一一把每一个知晓的细节或关注点罗列出来。总之,在选择消费信贷服务时,在不冲动的情况下,多思考,多总结,如果你选择持牌机构的服务,就理直气壮的询问你的疑点,机构无理的甚至霸王似的让你难受了且是事实,感谢持牌、感谢国家,请向当地银监会消保处投诉,如果你认为你的征信受到了无授权查询、错报等,请向当地人民银行投诉,有监管介入,问题一般还是能得到客观的解决的。

发布于 2017-04-08 21:43

一个是银行为了拓展业务,第二个是个人资金需求越来越大

发布于 2017-05-08 18:37

现在由于经济面的原因,银行公司业务普遍都发展困难,自然银行重点都转向了零售业务

发布于 2017-03-02 08:52

促消费


过去的三年时间


针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


房贷的利率也在下降

现在也轮到消费贷了

年化3.65%

意味着¥300,000,每个月只需要还1000块钱月供, 三年以后才需要把这30个W还给银行

这不让人兴奋吗?

发布于 2023-03-14 16:24

1962年9月5日《人民日报》指出,美国国内流行消费贷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经济愈来愈动荡不定,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爆发,国内市场萎缩,垄断组织企业普遍感觉销售困难。在这样尖锐的资本主义矛盾之下,垄断资本就尽量利用消费信贷来推销滞销商品,制造经济上的虚假“繁荣”。

以下是新闻原文


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信贷,是由银行、专业金融机构、商业资本家或其它社会组织,提供给消费者或提供给出售消费资料的商业组织的一种信用,以便消费者购买消费资料或作为各种生活开支之用。在美国,这种制度已有多年历史,但是它的特别发展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进入了第二阶段,美国经济愈来愈动荡不定,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爆发,国内市场萎缩,垄断组织企业普遍感觉销售困难。在这样尖锐的资本主义矛盾之下,垄断资本就尽量利用消费信贷来推销滞销商品,制造经济上的虚假“繁荣”。消费信贷侵占到劳动人民的未来收入,它既为资本家开辟新的利润源泉,同时又恶毒地使劳动人民奴役于这个或那个资本主义企业之下。
在1939年,美国各种形式的消费信贷只有七十二亿美元,其中分期付款占四十五亿美元;1945年消费信贷总额也只有八十三亿美元,到1961年8月已猛增至五百四十八亿九千万美元,其中分期付款占四百二十六亿四千万美元。据前几年的统计资料,美国人民对消费信贷的负债额每年每人大约是二百五十美元,每八美元收入中就有一美元要用来清偿债务。这样一笔庞大债务的对象大都是收入仅能糊口的家庭,例如每年收入在三千美元以下的占借款的33%,三千至七千五百美元的占50%,七千五百美元以上的占17%。消费信贷债务的增长证明了,美国劳动人民为了购买日用消费品,已经愈来愈没有能力用现金来支付,而不得不靠消费信贷来饮鸩止渴。
消费信贷在美国尽管是花样百出,但基本方式不外是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一次还清的个人小额借款。消费者可以利用这笔贷款来购买他需要的消费品或支付其它费用,如医疗费等等。另一种方式是分期付款,它是消费信贷中的主要形式。它的做法是消费者先付出一部分款项(称为期初交付款),就可以买回他所需要的耐久消费品和半耐久消费品(资产阶级统计学和经济学对于消费资料的分类名称:能使用三年以上的消费品称为耐久消费品;使用六个月至三年的如皮鞋、衣服等称为半耐久消费品),其余部分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陆续分期偿付。这个办法照理讲是不差的,因为它可以便利一些收入较低的劳动人民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同时又可使百货公司等借此机会推销商品,加速商品流转。但这样一种原可促进社会繁荣和增长劳动人民物质福利的办法,在美国腐朽的社会制度之下,已经变了质,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并且已成为垄断组织掠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和制服劳动人民的工具。
在美国,一般人购买汽车、电视机、电冰箱、家具、照相机、自行车、房屋、各种日常用具、衣着等,大都是采用消费信贷。偿付房租、支付医疗费用、缴纳税收以及假期国外旅行,也可以采用消费信贷。甚至在洛杉矶的街上,还出现了葬礼分期付款的广告。
在美国发放消费信贷的机构很多,例如商业银行、专业金融公司、百货公司以及其它代理商和零售商都经营这种业务。此外,还有什么个人放款公司、信用合作社等等也都从事这种信贷。尽管它们机构不同,信贷条件和资金来源也不一样,但是做法基本上是相同的。现在让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来看看资本家是如何靠消费信贷来发财致富的。
假如有一位约翰先生要买一辆汽车,他可以到汽车代理商那里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先付出一笔期初交付款(假定是30%),其余的(70%)价款,他可签发三年(假定)分期付款借据,于是,他可以把汽车先拿去使用(要注意这时候汽车的所有权还不是属于约翰的)。汽车代理商为了周转资金,可以把约翰的分期付款借据拿到商业银行去贴现。银行付给代理商款子时,必定要求以出售的汽车作为抵押。此后,约翰的分期付款即可直接付给银行。这时候分期付款的信用实际上已由代理商转嫁为银行所提供。
在这样一笔消费信贷的交易中,垄断组织是如何获取巨额利润的呢?第一,靠抬高商品价格。在美国分期付款的消费品价格要比现金交易的来得高,通常约高15%—30%。像电气冰箱现款价是三百八十美元,分期付款就要四百七十美元,高24%。当然,约翰的汽车也决不会例外。第二,是靠高利息。对于利息高,假如约翰不仔细研究还不容易发现问题。譬如这辆汽车,先付了期初交付款后,其余的分期付款是一千八百美元,规定三年偿还,年息六厘。按照银行的规定计算,年息六厘,一年的利息就是一百零八美元,三年是三百二十四美元,于是约翰按月既付本又付息,似乎一些没有错。但是,仔细一考虑就可以发觉,约翰在每个月偿还本息时,其欠款的额度在到期前已在逐月减少,而银行的利息还是照原来的金额直付到最后一个月。所以,这笔分期付款的利率,早已比原来的六厘高出一倍左右。此外,假如约翰到付款时手头很紧,他只好用借债的办法来还债,去银行另借一笔小额信贷。这时候他又要提防这个利息问题了。约翰如借一千美元,利息六厘,他想大概一年是六十元利息。不料他去付的时候,银行说是“月息”六厘,这样,约翰又要吃亏多付两个月利息。第三,这些信贷单位想尽办法,巧立名目来收取费用。譬如,每笔贷款要收一笔调查费,说是用来调查消费者信用的费用,一般大约是八九美元。再有就是收取保险费。约翰用分期付款买来的汽车抵押给了银行,银行为求安全,以免在欠款未清偿前由于汽车毁损而蒙受损失,就要求约翰投保汽车险。约翰的汽车保单必须过户给银行,因为这样一来汽车如发生事故,保险公司的赔款就由银行直接领取,约翰当然是领不到的了。至于约翰所付的保险费,因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有契约关系,它们就可以从中取得优厚的折扣和佣金。假如这家保险公司就是这家银行所投资的,那末可以说,全部保险费都落入了这个垄断组织的手里。另外,约翰假如要借小额贷款而没有财产抵押,银行又会要求他投保人寿保险,因为银行怕他在未付清款子前死亡,使自己放出去的款项没有着落。垄断组织剥削消费者事实上还不是到此为止。假如到期约翰不按时付款,还要付过期罚金。时间拖得长了,不管以前约翰付过多少,就要把汽车取回拍卖,拍卖后,不足之数还要向约翰追偿。
劳动人民为了生活需要,一旦负担了消费信贷债务,就好比跌入万丈深渊,无法出头。他们不得不每月束紧裤带,在微薄的收入中拨出极大一部分来偿付债务。大多数消费者往往由于同时几种消费品的分期付款都要扣款,实在无法过活,于是只能再借新的消费信贷,用挖肉补疮的办法来补救。这样就使他们欲罢不能,不断地为垄断资本家卖命。更恶毒的是垄断资本家利用劳动人民这样的处境,进一步向他们进攻,因为他们知道,劳动人民失业就意味着从分期付款的房屋中赶出来,就意味着失去汽车和电视机等等。所以,我们可以说消费信贷在美国是垄断资本家套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镣铐。
1962年9月5日《人民日报》
发布于 2019-11-07 17:03

说个大概的,存款年化4%左右,房贷差不多。消费贷在7%

发布于 2018-04-20 07:40

记得前两天看文章,是因为政府债务、企业贷款、房地产居民杠杆过高不能再增加,而居民消费下滑,为了促进GDP增长,所以银行业要积极推进消费贷款。组织的视野从房地产、金融转移到了居民消费领域,相信还会其他配套措施,,好自为之

编辑于 2018-03-21 16:53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