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房贷
金融
贷款
热点话题

媒体评「为应对提前还贷潮,银行关闭移动端提前还贷通道」,称银行应遵守约定,提供还款服务,如何评价此事?

春节过后,居民扎堆还房贷的风波还在延续。 据媒体报道,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关闭了移动端提前还贷的通道,用户只能在线下排队申请相关业务,由此引发了大量抱怨…
关注者
42
被浏览
24,582

25 个回答

提前还款遇阻?银行、监管等有关方面应尽早推出应对方案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前还房贷。“排队还贷”,是近期“提前还贷潮”的缩影。

选择提前还贷,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不擅长理财,提前还款所节省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利息,就是最好的理财;还有一些年轻人认为,提前还房贷可以降低未来工作变动带来的焦虑,不仅解压,还可以实现未来“职场自由”,毕竟无债一身轻。

但是,很多人在提前还款时也遇到了一些阻碍,例如,需支付银行1—6个月不等的利息;银行称“还款额度不足,需要预约到几个月以后”;限制提前还款次数,如一年两次;还有以技术升级为由关闭提前还款功能等现象。

安徽的阿星(化名)就很羡慕余燕提前还款没有支付银行违约金,她买房时在中国银行贷了89万元,利率5.68%。她计划提前还26万元本金,被银行告知需缴纳3700元违约金,并且一年只能提前还款一次。

虽然阿星觉得3700元的违约金实在有点多,但考虑到普通上班族很难跑赢房贷利息,只有攒钱提前还,越早还完利息越少,因此仍选择提前还款。在还完26万元本金后,银行默认还款期限不变,月供减少,月供比之前少了1500元。“现在经济不景气,减少月供手里多存点现金是真的。”阿星说。

银行收取违约金合理吗?根据我国《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中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贷款人有权按原借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如果贷款合同中约定了提前还款的违约金,那么银行收取违约金就不是违法行为。因此,在办理贷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合同上的条款。”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前就有客户提前还款140万元,违约金交了近4万元的情况。所以,提前还款还要考虑违约金是否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

这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各个银行在提前还款收取违约金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并不是所有银行提前还款都需要强制缴纳违约金。监管部门在此方面存在空白,如果要提前还贷,可以跟所在的贷款行进行协商。

排队几个月、还有违约金 有银行直接关闭app通道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王女士表示,她于近日在某国有大行手机APP上申请提前还贷,提交申请后,下午收到银行短信称提前还款申请已审批通过,但还款的日期已排到了4月份。王女士向记者无奈地摊了摊手,“没想到,现在怎么这么多人排队还贷。”

记者曾在去年对“提前还贷潮”进行过走访调查。当时,互联网从业者小金对记者表示,自己购房较早,贷款利率低,目前月供只有一千余元。“要是还进去想再贷出来就没门了,提前还款还要收罚息,权衡后我打算将闲置资金用于理财。”

近期,小金的想法有所改变,打算提前还一部分。然而当他打开手机银行却发现,提前还款需要审批,“最终结果以审批为准”。


购房者小金打开手机银行发现提前还款需要审批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


询问银行得知,提前还款不仅需要排队到4月,还有违约金。“过去,提前还款的违约金基本可以协商免除;现在,提前还款的违约金需要全额赔付,严格按合同来。”小金无奈地说。

更有甚者,“某国有银行提前还贷的业务已经排到今年十月份了”,一位该行员工表示,该行曾专门开会讨论如何应对“还款激增”问题

不止“排队”,一些银行的手机银行提前还款的预约通道悄然关闭,也引起了广大购房者热议。有人表示这一功能的下线带来诸多不便,如异地工作人群想要提前还款,则不得不前往贷款行所在地办理。

小林是一名金融从业人员,去年9月,眼见所投资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与“高高在上”的房贷利率渐行渐远,遂将理财资金赎回,提前还了一部分房贷。近期,当小林想再还一部分房贷时,却发现手机银行上的“提前还款申请”选项已然无踪

一些手机银行提前还款线上申请通道已关闭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

“一些购房者反映,部分银行关闭了手机APP上提前还款的功能。而这些购房者就算申请成功,也要赔付违约金。例如,最高赔付6个月利息等。”小林对记者表示。

提前还贷为何越来越难?某国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总行在去年11月升级了系统,开始管控提前还款额度。以前是想还就还,现在是每个月给每个机构一个还款额度,然后预约排队。”他表示,目前该类业务办理都是“机控代替人控”的导向,“能系统控制绝不人工控制,降低操作风险。”

“银行是不希望客户提前还款的”

最近几个月,浦发银行深圳某支行的员工刘琦明显感觉到,提前还房贷的客户多了起来。不少来咨询提前还贷的客户对刘琦说,闲钱没有地方投资了。

刘琦告诉记者,部分银行会规定一年内或几年内提前还房贷有罚息。但罚息的金额并不高,一般为几个月的利息,很难阻挡客户提前还贷的想法。

记者注意到,不同银行对罚息的规定并不相同。但也有一个共同点是,“一般而言,银行是不希望客户提前还款的”,在广发银行上海某支行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陈瑞表示。

陈瑞解释称,对于银行来说,提前还款,如果没办法再以合适的利率及时贷出去,后续的营收就会下降,会出现利率的再投资风险。但是,如果客户本身出现较大违约风险,或者整体系统性风险很高,为避免资产大幅减值,会希望客户提前还清。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仍处于修复阶段,实体经济回暖尚需时日,银行对外投资可选对象减少。相较之下,房贷业务投资回报率更高,如果购房者提前还贷,将影响银行包括利息在内的收入,同时提前收回房贷资金后,如果又没有更多同等优质的投资标的,可能就会对购房者提前还贷软抵制。

对于银行来说,提前还房贷并不划算,这在行业里被称作“存贷双降”

提前还贷,相当于缩短了银行这笔贷款的盈利期限,减少了银行未来的盈利预期。毕竟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利息。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共计实现利息净收入约2.1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整体营收的75.13%,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2.18个百分点。而居民房贷业务,因为有房产抵押,贷款期限长达20-30年,又是银行最优质的、最稳定的利息收入来源之一

央行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速出现回落。报告显示,去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仅1.2%,增速比上年末低了10个百分点。2021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2020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末低2.1个百分点。

2022年新增个人房贷仅有0.48万亿元,较2021年的3.88万亿元下降了3.4万亿元,降幅87.6%

从2020年开始,居民新增房贷开始下降,而2022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这已经对银行的利息收入构成隐忧。而如果居民提前还贷,就不仅是减少银行的预期利息收入,而是直接减少银行当期的利息收入了

一方面新增住房贷款断崖式减少,已经减少了银行的预期收入,如果居民提前还贷,还会减少现有业务的当期收入。依靠利差牟利的银行,在扎堆提前还款的背景下,采取收取违约金、补偿金等形式增加提前还款成本,以提前预约、长时间轮候等为手段,试图降低或推迟提前还款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银行来说,房贷业务是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优质长期资产,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更显珍贵。加之‘提前还贷潮’使得银行贷款增量和增速的考核承压,因此才有意提升了还贷“门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提前还房贷是否划算?

那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提前还房贷是否划算?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如果有一笔闲置资金,是否提前还房贷,还要看你能不能拿这笔资金赚到比房贷利息更多的钱,如果不能,提前还贷也是可以的。

据每经网,对于购房者来说,也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的提前还贷操作都能“薅羊毛”。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是一道“数学题”,要把握住唯一金标准:房贷利率VS投资收益率,来判断是否适合提前还贷。

具体来说,如果房贷利率居于高位达到5%甚至6%的水平,而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范围内,没有达到或超过房贷利率水平的理财方式,那么就可以考虑提前还款。

反之,如果房贷利率较低,甚至在LPR的基础上下浮,有利率水平相近的理财方式可以选择,或是想要留有一些闲置资金在手中,以备不时之需,“手有余粮,心中不慌”,还款压力也不大的话,则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理性考虑是否提前还款,而非“盲从”潮流。

“对个人来说,判断是否需要提前偿还个人贷款,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则考虑将资金更多用于投资;反之则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偿还贷款。当然,还需要为日常生活支出与未来养老、医疗等留足资金。”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中原地产提示,不适合提前还款的情况包括房贷利率低、等额本息还款已到还款中期、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等。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认为,利息支出太多,手上有闲钱的人可以选择提前还款。此外,理论上来讲,刚买房不久,剩余利息较多的购房者也可以考虑。而还贷时间较长的购房者已经还完大部分利息,此时再去选择提前还款肯定是不合适的。

疫情三年,很多人收入受到影响,通过提前还贷可以降低每月还贷负担,看起来也是诱惑满满。

但盲目跟风提前还贷并不可取。用机会成本的原理,你把资金还了房贷,就损失了用它增值的机会。当然,短期看,多数人投资收益很难高于房贷,所以提前还贷更划算。但去年资本市场表现不好,不代表今年也不好,所以长期来看,提前还房贷,也会有损失。

法律人士:可以投诉银行

据北京青年报,对此,有法律人士分析,如果购房者能证明自身确实遭遇了银行故意拖延办理提前还贷,可通过三种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通过银行方面的救济渠道——向贷款银行总行进行投诉;通过监管方面的救济渠道,比如向银保监和政务部门进行投诉;通过诉讼方式的救济渠道,即向法院起诉。这些办法都值得一试。

鉴于目前提前还贷涉及的购房者人数较多,且排队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银行监管部门有必要介入调查,譬如,查一查某些银行有没有故意拖延,对故意拖延的银行要进行公开约谈乃至处罚。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银行提高办理效率,因为提前还贷不是借贷,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银行审核没必要过度严苛。

从根本上说,要避免银行对购房人提前还房贷故意拖延,需要规范房贷合同,明确银行对提前还贷的办结期限。

在此背景下,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成功提前还贷无需多加等待的经验——拨打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进行投诉

2月3日,有发过提前还贷经验贴的网友向红星资本局确认,在拨通该电话并按照相关步骤操作后,她现在已经顺利提前还贷

媒体评:银行、监管等有关方面应尽早推出应对方案

财联社评论称,春节过后,居民扎堆还房贷的风波还在延续。据媒体报道,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关闭了移动端提前还贷的通道,用户只能在线下排队申请相关业务,由此引发了大量抱怨。而从公开媒体报道来看,大部分银行似乎还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不得不采取各种“非常规手段”来应付。笔者认为,首先存量房贷合同是双向的,没有明文禁止居民提前还贷。无论当下居民提前还贷的动机如何,银行都应该遵守合同约定,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还款服务。其次作为专业金融机构,银行对利率周期和客户行为趋势要有预判。去年下半年的两次大规模理财赎回潮,已经警示银行客户的风险喜好正在发生改变,但银行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些信号。最后,这一波“提前还贷潮”是否意味着中国居民持续二十年的房贷增长周期已经走完?也是银行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只有早做准备积极转型,银行才不会在居民资产偏好发生变化后陷入被动。

证券时报称,应妥善应对提前还贷难。近段时间以来,提前还房贷难、排队还房贷、抢还贷额度等话题频登热搜榜。民生无小事,无论是出于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还是维护银行乃至金融系统稳定需要,各方都应该及早拿出妥善应对提前还贷的方案。

提前还贷原本是借贷行为中的正常现象,住房贷款合同会约定提前还贷的申请流程、适用情形、违约责任等。但春节假期以来,多地出现预约还贷难、提前还贷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引发多方讨论。究其缘由,主要由于去年以来,各类资产收益欠佳,以银行理财为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从收益率水平来看,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1年平均收益率为2.11%,低于住房贷款利率,提前还贷所节省的利息对部分贷款人而言,反倒可以视为一笔“收益”。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购房者只要满足住房贷款合同所规定的提前还贷要求,银行就不应人为增加还贷难度、设置不必要的还贷门槛。将自己放在了客户的对立面,即便守住一时一地的利益,受损的品牌信用后续又该如何修复?

当然,也不能仅仅将银行的应对视为趋利之举,如果短期内兑现大量提前还贷业务,可能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性,从而增加运行风险,波及整个银行业甚至金融业安全,金融风险因具有传染性最终可能会转嫁到个人、企业等微观主体身上,这也是得不偿失。

银行、监管等有关方面应尽早推出应对提前还贷的稳妥有序方案,既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顺应购房者还贷需求,又要保障银行住房贷款业务相对稳定,从而保障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综合中国经济周刊、每日经济新闻、红星资本局、北京青年报、财联社、证券时报)

编辑于 2023-02-07 10:03

就有很多人想不通,为何银行不希望大家提前还款?提前还款不是可以更好的预防坏账么?

我们说,目前的密集型调控,主要是以刺激需求端,刺激房地产消费,例如降低首付,降低利率,多人还贷等等,说白了就是,降低还款的成本,但是本质上,贷款的事实没有变,房价和三十年的杠杆是没有变的,只是稍微在利率上做了点文章。

那为何近期提前还款,银行不希望看到呢?

因为本身房地产市场,是财政,开发商,银行,建筑公司,销售公司共赢的格局,现在客户提前还款,岂不是要把银行踢出局了?

这里先给大家普及一下,银行的经营模式。

我国银行,根本上利润还是来源于存贷差,例如吸收存款2%的利率,放贷款3.65%,那么利润来源于1.65%,银行吸收存款的大量资金,一定要按照一定比例放贷款,不然大量的存款就是未来的亏损点,目前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其实不太景气,尤其是疫情几年影响很大,所以银行的资金贷款放给哪里,成为了一个很困难的题。一旦企业经营出问题,银行贷款变成不良贷款,不仅影响本金的收回,而且影响银行人内部考核,造成不良贷款甚至会被严肃问责。

那所有银行都瞄准了一个稳赚不赔的点?哪里呢?哪里几乎不会断供?哪里不会欠钱跑路呢?

那就是住房按揭贷款。

而且是一背三十年,这几十年的长期大额度贷款,让银行可以每年躺赚利息。所以说提前还款意味着持续稳定的利息收入没有了,银行能不急么!

说完这个,我们来谈谈房地产市场,透透彻彻,建议收藏。


什么是击鼓传花?


房价的高低,取决于有没有接盘侠。


如果,这个价格,在交易的时候,没有人接盘,那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会终止,也就是价格出现下跌。


房价涨,无非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恶性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超发,水没有地方流了,自然到房地产领域,这个可能性不大,毕竟通货膨胀,不是光房价涨,所有价格都会涨,应该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一个是炒作,或者是严重的供需关系失衡,比如大城市,人口多,需求大,房价继续涨,还有一些学区房,房地产和教育高度捆绑,也会助力房价上涨。


那未来趋势是什么?


从宏观来看,短期内一线,或者二线学区房,核心地段继续上涨


而二三四五线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价格都会下降。


为何?


这个时期,是人口从小地方转移到大城市的时期,我们说过,发展离不开人,人口是人力资本,是根本,房地产也不例外,没有年轻劳动力,房子卖给谁?我问你70岁,或者80多的老年人会买房吗?根本不会!只有二十,三十,四十是重点消费群体,为何?因为面临结婚,或者面临改善环境。所以,一线和二线的学区和核心地段,短期内仍然会持续对一二线城市城郊或者周边,以及三四五线年轻人口的虹吸效应,所以这些地方短期内需求还是很大,所以短期内价格还会涨主要源于人口虹吸和内卷化因素,但是即使是一二线城市学区和核心地段的长期价格的变化,也需要看大城市对人口虹吸的持续时间。从人口宏观来看,2022年,我们提前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人口净减少85万人!所以虹吸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所以整体宏观大致如此,那微观来看,为何二三四五都会下降?


我们看到,现在利率降,首付降,多人还房贷,但是这种隔靴搔痒的方法,刺激房地产消费好像没有太大作用,所有人都在观望!未来也许在税收上优惠,但是核心的还需要等待:那就是取消公摊面积,降低售价!


也就是消费者,在等待真正的让利,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的负债容忍度再下降,我们看到好多人经历疫情,提前还贷款,为何?因为大家对未来预期收入认为不稳定,所以,更多的人不愿意背贷款,三十年负债的游戏,好像没人玩了,击鼓传花没人接了!


那为何房价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是无法控制的?


继恒大暴雷后,一些更多的新房烂尾楼出现,断供是人们警惕的事情。我们说从恒大五折卖房,那以后房价就出现了拐点。


为何价格下降我们说一下:


从房地产需求端,也就是消费者分析:


1.城镇化率基本上见顶,新市民也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变少。


2022年城镇化率65%左右,发达国家基本上在70%,地还需要种,不然粮食哪里来,所以不可能都到城市,所以能够挖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越来越少,这部分消费的群体越来越少。况且农村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年轻人都走了,所以可以挖掘的农村进城买房人口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这就好比煤炭,挖一点少一点,现在挖到了底了,而且不可再生!


2.负债容忍度降低,收入在降低或者不确定性增加。


一场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经济学中的储蓄的含义,那就是应付不确定性风险,储蓄率持续走高,也是情理之中,人们不会把储蓄拿出来消费,为何?设想一下,一个病人没有钱,没有任何一个医院会收留你,这就是储蓄的含义。


所以买房子,开发商,银行,土地收入是获益的,而消费者已经不再想背三十年负债,谁也不想加杠杆了,那在收入下降或者不稳定性变大情况下,没有人会买房!


3.人口结构的改变,或者说老龄化


受到计划生育影响,独生子女是适婚年龄人群,基数选小于60后,70后。


80后基本上该结婚的都结婚了,剩的要么是条件不行,要么是挑剔的,所以这部分人结婚买房的概率比较小。


90后,0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基数很小了,所以这么多的楼,接盘侠太少,消化不了,而老年人不可能买房,他们老了,反倒是老房子的一楼,二楼非常火爆,没人买新房。


4.新的婚恋观念。


不得不说,作为90.00后的婚恋观大不相同,追求独立自我,所以整体首婚年龄推迟了很多,一些大城市甚至30周岁。再就是这部分群体里,还有少部分不婚族,同性恋,丁克,长租房族,不买房族,或者有一部分人会被剩下无法步入婚姻,所以买房遥遥无期!


也就是房地产和婚姻高度捆绑的情况,好像不存在了,因为这部分人选择晚婚(开发商拖不起,房价拖不起),不婚(直接拒绝收割)


5.房价过高,与居民收入不匹配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月入3000,而有的地方县城房价突破了1万(包括公摊面积,实际套内价可能达到1万3),我们说,房价什么是合理的?去掉公摊,实际套内单价和当地大部分一个月收入持平是合理价格,所以现在远远超过收入,很多人望尘莫及。


从房地产供给端分析:


1.预售制,新房的烂尾


预售制的存在让交房存在不确定性,房子没盖好就可以卖,监管资金由于权利寻租问题,腐败问题被转移,所以烂尾楼的形成导致了断供,新房的烂尾楼,让信任度降低,根源其实是预售制,预售制不单单是烂尾楼的问题,还有实际交房与承诺不符合,维权困难,例如之前实际公摊达到50%,当初说的是25%,这种也是预售的问题,设想如果盖好再卖,那你公摊大小,房屋质量一目了然,开发商如果投机取巧,那消费者也不会买。


2.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其实是不合理的消费规定,公摊面积的界定,以及乱象从事,缺乏监管,开发商想定多大就多大,其他国家或者香港都是实际套内销售,公摊面积,就像是高楼背后的阴影,躲在暗处,蚕食消费者的利息,见不得光,公摊面积实际上剥夺了消费者一个卧室,把本该属于消费者的卧室还给他们,一直没有做到,虽然这些年一直有人提议取消公摊,但是基本上也是口号,主要原因还是,取消公摊会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3.信息的不对称,过高的交易成本


信息的不对称,是多方面的,举个例子:房屋的备案价查询很多人不知道,销售也是讳莫如深,其实这个是有方法的,但是很多不知道!


开发商新楼盘抵押的状态,未知!


也就是为何很多人买新房迟迟无法办理房产证的原因,有的人买新房前,实际上这个房子,开发商为了拿贷款,已经把房屋抵押给银行了,但是他们把这个卖了,而消费者买之前无法直接查到这个房是不是在抵押状态,实际上这个房子,银行才是第一权利人,一旦开发商无法偿还贷款,那银行有权利拍卖住宅,而买房人由于无法办理房产证,自己的血汗钱竹篮打水一场空,花了钱,最后房子也没得到。

更有甚至,还有的开发商直接把楼下面的土地抵押了,那整栋楼都无法办理房产证,或者整个小区都不能取得产权!


所以有人干脆买二手房,但是二手房里面,中介的存在,其实是提高了交易成本,主要是高额的中介费,并没有上线当地的官方二手房交易平台,而且二手房市场里面,规定的二年,五年等税费,其实也是提高了交易成本,变相弱化了二手房的流动性,所以交易成本太高。


4.无序扩张,库存太大


一些城市,开发商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为了挣钱,无序扩长(不结合当地人口结构规划),导致大量新房库存,有的地方成为鬼城,这么大的库存,面对越来越少的消费者,肯定无法消化,之前的涨价去库存现在已经不灵了,所以供给太多,需求越来越少,你说不降价怎么卖?


5.高负债运营


拿地贷款,盖楼房欠工程队,卖请销售公司没钱继续贷款,只有卖房后回款再还债,中间任何环节出问题,房子就会烂尾。


开发商更像是一个中介,用银行的钱,背负债去盖楼房,他们没有用自有资金去运营,所以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高度捆绑。


6.房地产销售的乱象


团购费,茶水费,一直没有人去管,这都是坑人的东西,无论是团购费,还是茶水费,都是不会纳入购房合同里面的,这个属于是私下的收费,开发商或者销售公司(其实就是替开发商销售或者宣传,拉客源的机构,说白了就是中介)会给购房人出个收据,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一旦出现团购费纠纷法院不予支持,所以遇到收团购费的赶紧离远点。团购费实际上最后是被销售中介和开发商共同瓜分!

所以说这些私下的乱收费,说白了还是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毕竟销售公司不可能白白替开发商宣传,拉客源,买卖的不透明,消费者如今不是傻子,买房套路多,让人越来越不信任,最终,坑的还是卖方的信誉!!!


总之,房地产市场要想可持续,要想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必须去除各种不合理制度和乱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这个市场之所以乱,就是各方利息方,都想在这里分得一杯羹,无论是财政,开发商,建筑公司,银行,中介,销售公司等等,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场金融的游戏,到了该转变思路的时候了,竭泽而渔,未来鱼从何来?

发布于 2023-02-07 06:50

新年伊始,不少地方为了刺激本地房地产市场,在中央放权,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已经把增量房的房贷利率降到了3.6%。

存量房的利率和增量房的利率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拉到如此之大,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考虑提前还款。

那么提前还款意味着银行会损失未来的利润,曾经房贷是银行的优质资产,选在搞得好像一副狗都嫌弃的样子。

所以就有了不少专家几乎能不能降低存量房的房贷利率,而这种解决方案对于银行来说不外乎是两拖屎,选择味道淡一些的吃掉。

所以任总说“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银行也不例外。

发布于 2023-02-08 09:59

经济逻辑往往与日常生活逻辑背道而驰。

最经典的是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这么冷。妈妈说,没有煤。小女孩又问,那是煤太少了吗?妈妈回答,不是因为媒太多了。

老百姓纷纷提前还贷,是经济好吗?是赚大钱了吗?

不是,原因是经济差,赚不到钱,才拿钱去提前还贷。

提前还贷意味着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与信贷塌方同时开启。

金融学是一门生活常识类的学科,但是如果金融变成了常识,必然会让很多人无法透过金融来骗钱。所以他们会发明各种各样的复杂词汇,比如:资产负债表。

比如,我看上一套100万的房子,我可以全款拿下,也可以首付3成贷款7成买下。实际上我如果全款,等于现金变成房产,整体毫无变化。但如果贷款,我还是有100万的房产+70万现金,但又多了70万的负债。我可以拿70万炒股,或者再多买2套房,如果资产升值,我会快速赚到很多钱。

现在经济太差,赚钱的路没有了。而且以前我贷款的利率接近6%,现在只要3.8%,差了快一倍。自然我会想尽办法把以前的高利贷还上。

这就要求我把手里的70万元投资快速变现,还上房贷。

在假设不赔钱的前提下,我的资产从170万,变回到100万,看上去没啥变化,但是银行收不上来高利贷,我也没有多余的钱去投资,甚至就连消费我都要省着花,毕竟手里的现金全变成了房产。

等于经济活力没了,流动性消失了。经济是个链条,一环断了,其他也都跟不上了。

现在,银行想降低利率向外贷出钱,但是没有人理会。反而天天一堆人追银行还钱,钱丢给了银行,银行也是有资金成本的,银行也是要付利息的呀。

没人想贷款,更没人想投资,这就是信贷崩塌。

这才是现在各种房地产刺激政策,消费刺激政策,刺激来刺激去,全部失效的根本原因。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产商不想降价,银行不想降息。

他们就像蚂蝗一样,只会咬住之后疯狂吸血。

不把蚂蝗弄死,身体大约是健康不了。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简单,弄死吸血的蚂蝗,经济才能真正重启。

发布于 2023-02-07 11:42

居民的房贷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并且居民大多数的财富都体现在房产上。

现阶段,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所涉及的利益链条又非常长,牵扯面非常的广,所以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

房地产来钱快,地产商喜欢,买房的人获得了升值也喜欢,那些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更喜欢(卖地就能大把来钱,比干实业辛辛苦苦赚钱简单粗暴直接多了)


当大多数人都在干喜欢的事情,就容易陷入疯狂。

股市中曾经有一句话,当你身边的老头老太太都在讨论股市能赚钱的时候,这就是很明显的危险信号了。

当全民陷入买房狂热,或者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为房子而焦虑的时候,就是危机将要来临的前兆。

这不,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很明显了。


高企的房价透支了年轻人的当下与未来,加之三年的疫情影响,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感到担忧,因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放缓。

加上很多人买房的时候利率过高,有好多5%~6%以上,而现在很多投资收益会远远低于这个数值,一旦有闲钱拽在手里,那就是在亏损。

银行的做法其实就是在耍流氓。

在整个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银行是重要推手,同时也赚的最多。

在经济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银行与群众应该一起共克时艰。

媒体与群众的声音应该再大一点,要以民意推动政策的改革,我国大多数主要银行都是国有的,也就是全民所有,应该要为全民谋利益。

像这样故意耍小心机,太下作了

发布于 2023-02-06 18:28

“e意还贷”?

发布于 2023-02-06 13:41

只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个事实供参考,究竟怎么投资理财就见仁见智了

在这里,只要有点收入就不会提前还贷,

还不了贷的也不会去借钱还贷,宁愿被拍卖,

因为这里(非国内)去年土豆才50一袋,今年就要90一袋了。其他商品都差不多,肉眼可见的货币贬值。

当时只要是正规贷款,贷款利率就要和央行公布利率挂钩,银行不可能年年跳高利率,这样每年每月还钱数大差不差。

也就是三年前如果你每个月还1000,也就是二十袋土豆给银行。现在每个月还还钱1000,也就银行收到的钱只值十袋土豆了。

谁还挣着抢着提前还贷?

现在还有老头老太每个月只还几百的贷款,而房屋已经是几百万了。

从这方面来讲,你去分析经济究竟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必要提前还贷。

简直比卖茅卖盾还要互相矛盾!

提前还贷是因为没有信心,没有信心但货币又不贬值。如果货币不贬值说明经济向好。经济向好为什么也要提前还贷?

如果货币明显贬值那又提前还贷为了啥?

编辑于 2023-02-06 20:59

2023年提前还貸潮仍在加剧......春节过后,目前已经有部分檭行关闭了移动端的提前还貸通道,只能去线下排队,而且预约人数过多,要排到三四月份之后,有些还有罚瘜,引起了很多人不满,出现了“报复性提前还貸”。

央hang蕞新的数据显示,2022 年末个人住房貸款余额 3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增速比上年末低 10 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不仅是蕞近十年以来的蕞低值,也显著低于金螎机构人民荜貸款的 11.1% 的增速。降到历史新低。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提前还贷吗?

有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贷款利率的持续走低,导致新增贷款利率与存量贷款利率的息差加大,贷款者提前还贷后重新申请贷款,可以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

因此,还贷潮就蜂拥而至。

但对很多人来说,银行越不让还,他们越要还。


有数据显示2021年之前的贷款利率



普遍在5%以上,而近期有些地方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降至3.8%,提前还贷后再贷款显然可以省下不少的利息费用。

另一方面,由于去年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导致市场信心受挫,出于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投资者因为手里有足额资金,选择全部还清,减少后续利息支出。

买房人想不明白,“怎么借钱容易,想提前还钱怎么这么难?”。

媒体报道杭州姑娘拿着50万想提前还贷,结果还贷无门。

银行这是着急了,想着办法给提前还贷的人们设置障碍。

那为什么银行对于提前还贷要设置那么多障碍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一边大家都不买房,新的贷款放不出去,房贷余额无法新增;另一边每月自动到期还贷金额也不少,如果加上提前还贷,恐怕银行报表上的房贷余额会快速下降。

更深层次的,是银行利润对房贷的依赖程度很大。三十年期房贷本金和利息基本是对半开,更厉害的是,借款人前几年月供还进去的钱,绝大部分是利息,本金只还了极少的一部分。——看到这些,大家就明白了银行放按揭是有多赚钱了吧:利息前置加月供不还本金,还有哪一种贷款方式能比按揭赚钱?

从公开新闻来看,绝大多数檭行似乎还没有做好提前应对“还貸潮的准备”,仍然在按大类澬产摆布的惯性给基层网点配发新增房貸和提前还貸的额度。

在庞大的还貸人口数字面前,不得不采取关闭线上申请通道、延长居民还貸日期等 " 非常规手段 " 来应付,引发不少客户的抱怨。

导致这一波提前还貸潮的原因有很多因素,理财股市的投澬渠道亏损不断,大量居民一时找不到可靠回报繂高的投澬方式,蕞后这一波利繂下行的周期成为了压s骆驼的蕞后一根稻草,

近期新买房人群的房貸利繂不断走低,这导致存量房貸人群产生吃亏心态,这些因素都是这一波 " 提前还貸潮 " 背后的重要推手。

让大家不要提前还款的办法不是拖延不办,不是设置各种门槛,或许只要下调利繂,就能起到作用。能不能下调存量房利繂,让惠于老百姓,这才是关键。

发布于 2023-02-09 12:38

银行应该遵守贷款合同条款约定,否则就是银行恶意违约。关闭还贷通道,无论是关闭线上通道还是线下通道,都是银行侵害贷款客户合法权益的行为。监管应该介入严查。

编辑于 2023-06-29 14:03
媒体评「为应对提前还贷潮,银行关闭移动端提前还贷通道」,称银行应遵守约定,提供还款服务,如何评价此事?
408 播放

北京提前还贷潮现象的原因?

发布于 2023-02-23 15:07· 10 次播放

国家银行,却毫无契约精神,与民争利

发布于 2023-02-06 22:46

金融业麻

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发布于 2023-02-09 17:38

2月初申请的,3月8日可以还。

这两年总共还了300万房贷了,这次还了还剩100万房贷。

今年年底还完,我就自由了。

发布于 2023-02-08 11:28

个人按揭贷款一直以来都是银行核心优质资产,客户大量提前还房贷,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营收和利润,因此,不少银行选择提高还款门槛,就是不想减少自己的营收,这才是最本质的根本原因!

因为房贷能为银行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虽然客户提前还房贷,能够加快资金回笼,拓展房贷空间,但也损失未来较高的利率收益。如果短期内出现大量客户提前还房贷的情况,银行就面临短期难以找到类似优质资产匹配,导致机会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布于 2023-02-07 09:19

反向思考一下,买房的销售额是 一鱼三吃.

现在第三吃的人已经行将就木了, 那么第一吃和第二吃, 谁和谁正在争利?

谁在请客吃饭, 谁在买单?

发布于 2023-02-06 16:24